2021-08-10近期,犯罪分子通過偽基站冒充銀行發送虛假短信詐騙錢財的案件多發,為提升金融消費者防范意識,保護人民群眾財產安全,特提醒廣大消費者注意以下事項: 一、不輕信短信號碼犯罪分子可能利用偽基站、改號軟件等技術將虛假短信號碼偽裝成金融機構的服務熱線,以騙取受害者信任。因此,單憑顯示號碼不能判斷短信真偽,仍需認真閱讀鑒別短信內容。 二、不點擊可疑鏈接...
2021-07-23暑期來臨,為增強學生及家長的防范意識,提高防騙識騙能力,特提醒廣大學生和家長警惕兼職刷單、高考招生、助學金、校園貸和網購退款五類多發性電信網絡詐騙,切實維護自身財產安全和合法權益。 一、兼職刷單詐騙。刷單是網店賣家付錢請人假扮顧客,用以假亂真的購物行為,提高網店銷量、信用度及好評,從而吸引更多顧客的行為。兼職刷單詐騙中,詐騙分子冒充客服人員向被詐騙...
2021-06-09近期,有不法分子以投資養老、以房養老等名義進行虛假宣傳,實質是非法吸收社會資金,擾亂金融秩序,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。特提醒廣大消費者提高風險防范意識,遠離非法金融活動,保護自身權益。 手法之一:以投資養老為名詐騙養老錢 一些不法分子打著投資養老名義,承諾高利率回報且提供預留養老床位、預定養老房間等服務,向老年消費者非法籌集資金。 ...
2021-05-17近期,一些機構和企業打著“養老服務”“健康養老”等名義,以“高利息、高回報”為誘餌實施非法集資活動吸收老年人資金,給老年人造成嚴重財產損失和精神傷害,存在重大風險隱患。 一、養老領域的非法集資表現形式1.以提供“養老服務”為名非法集資。一些機構明顯超過床...
2021-05-17近來,一些機構以提供“解債服務”為名,通過收取咨詢費、服務費、保證金等方式吸收資金,存在非法集資、金融詐騙等風險隱患,嚴重損害債權人、債務人財產權益?,F將有關風險警示如下: 一、打著“債事咨詢”“化解債務”旗號。所謂債事服務機構宣稱在債權人、債務人之間搭建服務平臺,承諾收取咨詢...
2021-04-23近年來,隨著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,各類互聯網平臺及理財投資產品層出不窮,一些機構邀請明星代言推廣或站臺,存在過度宣傳、承諾高額回報、誤導性宣傳等問題,嚴重損害了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。為此,特提醒金融消費者要理性看待明星代言,做到“三看一防止”,切實防范金融陷阱。 一、認清明星代言金融產品可能存在的風險金融產品信息不對稱性高、專業性強...
2021-03-17近日,一些不法分子通過群發短信,假冒多家銀行名義發送服務信息,聲稱客戶手機銀行、銀行卡、身份證等過期或失效,誘導客戶點擊短信中網站鏈接訪問虛假手機銀行系統,客戶一旦受騙提供銀行卡號或手機號、賬戶密碼、短信驗證碼等信息,不法分子將迅速冒用客戶身份進行轉賬,盜取銀行卡內資金,使客戶資金遭受損失。特此提醒消費者注意保護個人賬戶信息安全,從官方渠道辦理手機銀行或網上...
2021-03-11當前,社會上一些企業、公司平臺及個人打著養老服務名義以高額回報為誘餌,利用多種手段,吸引廣大群眾進行投資。事實上,部分平臺或個人不具備資質、無正當實體、收益與其承諾的回報不匹配、資金安全無保障,其運作模式違背價值規律,資金運轉和高額返利難以長期維系,一旦資金鏈斷裂,參與者將面臨嚴重損失。在此,特作出以下提示。 一、遇下列情形務必警惕(一)以提供&l...
2021-01-05一些網絡平臺為獲取海量客戶,通過各類網絡消費場景,過度營銷貸款或類信用卡透支等金融產品,誘導過度消費。特此提醒廣大消費者:要樹立理性消費觀,合理使用借貸產品,選擇正規機構、正規渠道獲取金融服務,警惕過度借貸營銷背后隱藏的風險或陷阱。 一是信息披露不當,存在銷售誤導風險。一些機構或網絡平臺在宣傳時,片面強調日息低、有免息期、可零息分期等優厚條件。然而,所...
2020-10-30直播帶貨這一新媒體購物形式出現以來,受到消費者,尤其是年輕消費者的青睞。其中,有些金融產品相關的直播營銷行為存在風險隱患。為此,特提醒社會公眾:應注意甄別金融直播營銷廣告主體資質,選擇正規金融機構和渠道購買金融產品;認真了解金融產品或服務重要信息和風險等級,防范直播營銷中可能隱藏的銷售誤導等風險;樹立科學理性的金融投資、消費觀念。 一、當前金融直播營銷...